朱标:“戚将军真是国家的栋梁,立下这么大的战功,是咱大明的福气。”
马秀英:“是啊,有这样厉害的将领,咱大明江山才能安稳。”
朱由检:“唉,可惜我在位的时候,要是也有戚将军这样的人,哪至于局势那么艰难。”
朱由校:“@朱由检 老弟,不是还有秦将军嘛。”
秦良玉:“@朱由检 崇祯皇上也别太灰心,当时的局势太复杂了,不是一个人就能扭转乾坤的。
戚将军这么厉害,也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有支持他的上司。”
朱由检:“@朱由校 皇兄,我知道,可秦将军不是说了嘛,光靠一个人没办法力挽狂澜。我要是能有秦将军、戚将军,还有徐元帅他们就好了。”
徐达:“戚将军这打法相当巧妙,所以才能连连取胜。想当年我南征北战,也是很讲究谋略的。戚将军这战术,让老夫想起不少以前打仗的事儿。”
朱允炆:“戚将军这战绩,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可惜我在位的时候,没能有这样厉害的将领帮我,不然也不会……”
朱棣:“@朱由检 怕是就算把这些良将都给你,你也不一定能管好哦。别忘了,你那时候又是天灾,又是内忧外患的,啥倒霉事儿都让你碰上了,而且你还疑神疑鬼的,猜疑心太重,未必把大明管理好呢。”
朱棣:“@朱允炆 允炆侄儿,你这话可就不对了。要说怪,就得怪我爸。”
朱元璋:“@朱棣 Judy,你居然把事儿怪到我头上?我这都是为了标儿考虑,标儿文质彬彬的,我怕他驾驭不了那些开国大臣和将军元帅。
结果没想到,最后是我之前看好的Judy抢了允炆皇孙的皇位,便宜了你。”
朱标:“就是,如果爸爸把那些将军元帅都留着,四弟你哪能成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棣:“那要是允炆侄儿继续掌管大明,哪会有《永乐大典》,哪会有万国来朝,哪会有郑和下西洋这些事儿?”
朱元璋:“要不是看你还挺有作为,做出了不少成绩,我早就揍你了。”
马秀英:“说好的兄友弟恭,相亲相爱一家人呢?好了,别吵了,@戚继光 戚将军,你接着说。”
戚继光:“我回到浙江以后,从日本本土又来了一批新的倭寇,他们瞅准机会又想来侵略。人数越来越多之后,就去攻打兴化,但是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