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基石的确立,如同为文明的航船标定了坚实的舵盘与航向。殿堂内的气氛因这核心框架的落成而略显松弛,但紧迫感依旧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细节的雕琢,往往决定着最终的成败。
浅川梨纱正以惊人的效率,将三大原则细化为更具操作性的次级条款网络;汉斯埋头于技术实现路径的推演,确保每一条款都能找到与现实世界的接口;索菲亚与伊万诺夫则字斟句酌,为生态保护与公平正义的条款注入更严谨的界定。
林野作为总览全局者,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环节,确保其与三大基石,尤其是与“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灵魂内核紧密契合。他时而提出疑问,引导更深入的思考;时而调和不同视角的差异,寻求最圆融的表述。
就在讨论围绕着“文明成长性原则”下,关于知识探索与伦理底线如何平衡的具体条款时,一个轻柔却清晰的声音,如同溪流滑过石阶,在殿堂中响起。
“那个……我可以说一句吗?”
众人循声望去,是夏晚晴。她一直安静地站在伊万诺夫身侧,聆听着,观察着,那双清澈的眼眸中倒映着逻辑网络的流光与众人专注的神情。她没有浅川的逻辑天赋,没有汉斯的技术专精,没有索菲亚的生态信念,也没有伊万的刚毅果决,但她有着在场所有人都可能略逊一筹的、对情感与心灵的敏锐感知。
林野看向她,目光温和而鼓励:“小夏,请说。你的视角对我们至关重要。”
得到肯定,小夏微微吸了一口气,向前迈了一小步,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让略显浮躁的讨论氛围沉淀下来。
“我一直在听,大家构建的规则非常宏大,非常……理性。”她斟酌着用词,目光扫过那些代表着亿万个体情感与记忆的意识光团,“它们像是一副坚固而精美的骨骼,确保了新世界的稳定和方向。但是……”
她顿了顿,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与悲悯。
“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温度’?规则怪谈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太多太深的心理创伤。恐惧、绝望、失去亲人的痛苦、对未来的迷茫……这些负面的情绪并不会因为新规则的建立就瞬间消失。它们会沉淀在集体潜意识的深处,如同未曾愈合的伤口,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因为新的压力或误解而再次溃烂,甚至……引发新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