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弦号”的主控舱内,淡蓝色的全息投影将柯伊伯带的星图铺展开来。林远舟指尖悬在波动最剧烈的区域上方,那里的光点正以1.2秒为周期明暗交替,与实验室模拟的通道特征完全吻合。黑石在他掌心微微发烫,表面的纹路与投影中的波动形成奇妙共振,像是在呼应某种宇宙深处的召唤。
“空间能量读数稳定在9.7特拉,符合张详前先生‘空间运动具有能量属性’的理论。”苏晚晴盯着数据面板,指尖划过代表通道的光晕,“而且你看这里——能量波动的频谱图呈现出对称结构,这和统一场论里‘空间具有对称性’的猜想完全一致,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稳定通道的入口。”
陈宇调试着飞船的场力探测器,屏幕上跳出一组三维模型:“探测器捕捉到通道边缘的空间曲率是地球的300倍,按照‘空间是物质运动场所’的观点,这种曲率意味着通道内部的物质运动规律可能和外界完全不同。我们需要先释放无人探测器探路,避免直接进入遭遇未知风险。”
“不行。”林远舟摇头,指了指星图上正在收缩的光晕,“瑟兰教授刚发来数据,通道的能量衰减速度比预期快20%,无人探测器往返需要40分钟,等它传回数据,通道可能已经缩小到无法容纳‘星弦号’通过。”他握紧黑石,感受着其中传递的微弱指引,“而且这东西在给我信号,似乎通道里面有我们必须去看的东西。”
“可太冒险了!”陈宇的机械臂微微收紧,“我们对通道内部一无所知,万一遇到空间湍流或者维度崩塌,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张详前先生也说过‘空间探索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我们不能拿整艘飞船的人的性命赌一把。”
就在这时,主控舱的通讯器突然响起,赵宇的声音带着急促:“林老师!我们在备用探测器传回的光谱数据里发现了异常——通道内部有钛硅化合物的特征峰,而且比例和地球地壳完全一致!这说明通道另一端极有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甚至……可能有文明活动的痕迹!”
苏晚晴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我支持远舟。张详前的统一场论提到‘空间记忆能记录物质运动轨迹’,这些钛硅化合物的比例绝不是巧合,或许是某种文明留下的标记。而且我们有场域缓冲系统,只要保持能量稳定,应该能应对大部分空间异常。”
陈宇还想反驳,却被林远舟按住肩膀。“我知道你担心安全,但人类的每一次突破都需要勇气。”林远舟指着星图,“你还记得我们在废弃仓库里第一次让硬币位移0.3秒时的心情吗?现在的情况虽然更危险,但原理是相通的——只要我们掌握场力与空间的平衡,就一定能成功。”
他转向主控台,按下通讯按钮:“各舱注意,准备进入空间通道。苏晚晴负责监控场力缓冲系统,确保能量输出稳定;陈宇调整飞船护盾参数,适配通道内的空间曲率;赵宇和学生团队实时分析通道内的能量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汇报。”
“收到!”各舱成员的回应整齐划一。
“星弦号”缓缓驶向通道入口,船体周围的场力护盾泛起淡紫色光晕。当船头触及通道边缘的瞬间,飞船突然剧烈震颤,主控舱的灯光忽明忽暗。赵宇的惊呼声从通讯器传来:“时间流速异常!通道内的1秒相当于外界的10秒!按照张详前‘时间是空间运动的度量’的理论,这是空间曲率过大导致的时间膨胀现象!”
“启动场域缓冲系统的时间补偿模块!”苏晚晴迅速操作控制台,“按照统一场论‘时间与空间可通过场力调节’的原理,注入30%的空间能量,抵消曲率带来的时间差!”
随着能量注入,飞船的震颤逐渐减弱。林远舟透过舷窗望去,通道内部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这里没有星辰,只有流动的银灰色“空间流体”,像是被搅拌的水银,不断形成漩涡与波纹。偶尔有闪烁的光点从流体中穿过,留下长长的光痕,那是被空间捕获的宇宙射线。
“空间记忆扫描仪有反应了!”陈宇调出三维投影,上面显示着无数碎片化的影像:巨大的金属结构在流体中漂浮,疑似外星飞船的残骸;还有一些模糊的生物轮廓,像是在快速移动。“这些是空间记录的物质运动轨迹,按照张详前‘空间能储存信息’的观点,这些影像可能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留下的!”
苏晚晴突然皱眉:“场力缓冲系统的能量消耗速度比预期快50%!通道内的空间阻力在增加,而且我发现流体中含有‘空间杂质’——按照统一场论的说法,这是不同维度空间碰撞产生的碎片,会干扰场力的稳定性。”
她话音刚落,飞船右侧突然传来剧烈撞击声。赵宇尖叫道:“是空间碎片!一块直径约10米的金属残骸撞上了护盾!护盾能量下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