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存了心思,既要展现难度,又要保证自己能快速验算,出的多是些盈亏、粟米、衰分之类的经典题目,但数字却取得颇为巧妙,计算量不小。
不一会儿,十道题便已出好,她将纸张推给秦放,眼中带着挑战的意味。
秦放接过,目光一扫,DS早已将题目扫描录入,几乎瞬间便给出了答案和解题过程。但他故意假装凝神思考,耗时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才将十道题的答案逐一报出。
蒋欣然将数字记下,开始验算。越算脸色越是惊讶,到最后已是掩不住的愕然:好家伙,他竟然连纸笔都不要,单凭心算,便算了出来!而且全对!
她难以置信地抬头,用一种不可置信的语气问道:“你……你事先看过这些题?”
秦放轻笑:“表姐现场出的题,我如何去事先看过?该我了。”
也不拿纸笔,直接开口报题。
语速平稳,却让蒋欣然瞬间头皮发麻。
秦放出的题和她一样,皆源自典籍中的经典题型,但数据经过DS巧妙构造,计算量比起蒋欣然不知大了多少倍!
“第一题:粟米之法。粝米率五十,稗米率二十七,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又,若有粟三石五斗八升,欲为稗米,问得几何?再,若得稗米二石,问原本为粟几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道题粟米换算率不同,需连续运用三次不同比例的换算,考验基础法则熟练度与连续计算能力。
蒋欣然稍定心神,立刻提笔计算:“粟一斗为粝米……”
她先确认基础单位换算,然后开始计算三石五斗八升粟换稗米,需先统一单位,再乘稗米率二十七除以五十,步骤繁琐。
只是她还没算完第二个问,秦放已平静报出答案:“第一问,粝米六升。第二问,粟三石五斗八升,得稗米一石九斗三升二十六分升之二十二。第三问,欲得稗米二石,需粟三石七斗零六分升之四。”
“第二题:衰分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牛、马、羊主各出几何?”
此题需用衰分术,设牛所偿为基准,则马为牛之半,羊为马之半,列衰并求列衰之和,再分配总粟数,蒋欣然刚想解这个比例关系,秦放已再次开口:“牛主偿二斗八升七分升之四,马主偿一斗四升七分升之二,羊主偿七升七分升之一。”
“第三题:均输劳费。今有均输粟:甲县一万户,行道八日;乙县九千五百户,行道十日;丙县一万二千三百户,行道十三日;丁县一万二千二百户,行道二十日,各到输所。凡四县赋,当输二十五万斛,用车一万乘。欲以道里远近、户数多少衰出之,问粟、车各几何?”
这道题更难,是均输术典型题,需综合考量户数、行程日数计算“衰”,步骤极其繁琐复杂,蒋欣然听到这题,脸都白了,这需要先计算各县的“衰”(分配权重),衰= 户数/行程日数。然后求总衰,再分别计算各县应输粟数与车数。
计算量巨大,且极易出错。蒋欣然刚勉强列出四县户数与日数,秦放已经像报菜名一样流利说出结果:“甲县衰一千二百五十,乙县衰九百五十,丙县衰约九百四十六又十三分之二,丁县衰六百一十。总衰三千七百五十六又十三分之二。甲县输粟约八万三千一百斛,用车三千三百二十四乘;乙县输粟约六万三千一百斛,用车二千五百二十四乘;丙县输粟约六万二千九百斛,用车二千五百一十六乘;丁县输粟约四万零九百斛,用车一千六百三十六乘。”
蒋欣然只觉得无数数字在脑中打架,完全跟不上节奏。接下来秦放到底说了什么,她都听不进去了,只觉脑中嗡嗡作响,到他报完十道又算完,自己竟连一道题都没算出来,面前草纸上已是涂改得一片狼藉。
她握着笔,手指微微颤抖,看着那乱七八糟的草纸,又看看对面气定神闲、仿佛只是喘了口气的秦放,一股巨大的挫败感和委屈猛地涌上心头,眼圈瞬间就红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人算得这么快?而且心算口述,毫无迟滞?
这根本不是人!
“看来,是我赢了。”秦放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丝得逞的笑意。
蒋欣然猛地放下笔,胸口剧烈起伏,瞪着秦放,想说些什么反驳的话,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