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哲牛科技”诞生

那位见多识广的技术总监,从最初的礼貌性怀疑,到过程中的全神贯注,再到最后的震惊失色,情绪变化清晰可见。

“这……这不再是回放录像,这是在……阅读思维过程!”他声音有些颤抖,“如果我们的飞行员能在训练中反复‘重放’和‘拆解’这种级别的动态记忆,尤其是应对极端情况的记忆……其价值,不可估量!”

虽然这仅仅是第一次接触,距离真正的合作还有漫长的技术适配、安全认证和商业谈判,但“哲牛科技”这个名字,连同其展示的颠覆性能力,已经像一枚精准植入的种子,深深埋进了潜在战略合作伙伴的心里。

首战告捷的消息传回,并未在团队内部引发不切实际的狂欢。相反,一种更加沉稳、更加专注的氛围开始弥漫。每个人都清晰地意识到,“哲牛科技”的诞生,不是困难的结束,而是真正挑战的开始。

他们拥有了一个更具力量感的名字,一个更清晰的战略定位,也收获了第一个来自高端工业领域的积极信号。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背负上了更具体的期望、更严苛的技术标准以及更复杂的商业合作压力。

王哲站在“哲牛科技”新分配的、尚且空荡的办公室窗前,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他的超感能力让他能隐约捕捉到,在这片繁华之下,无数与记忆相关的需求正在涌动——遗忘的痛苦、学习的渴望、效率的瓶颈、经验的传承……“哲牛”这艘刚刚点亮灯塔、鸣笛启航的小船,正试图驶向这片广阔而深邃的海洋。

苏小蕊走了过来,递给他一份初步的商业计划书框架,封面上是刚刚设计好的Logo——一个极其简练的抽象图案,既像一团升腾的火焰,又似一对弯曲向前的牛角。

“路还很长。”她轻声说。

“是啊,”王哲接过计划书,指尖拂过那个蕴含着“哲”与“牛”精神的标志,目光坚定,“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犁和火把。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深耕不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本身就是‘哲牛’的使命。”

“哲牛科技”就此诞生,它不是一场喧闹的庆典,而是一次沉默的誓师。它承载着智慧的火焰与耕耘的坚韧,驶入了商业世界的惊涛骇浪之中,前路未知,但航向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