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教授,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全班的目光瞬间聚焦到王哲身上。他站起身,姿态从容,没有丝毫紧张。
“请讲,王哲同学。”周教授推了推眼镜,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非常完美,但现实中,信息不对称才是常态,而且这种不对称正在被技术无限放大。”王哲的声音清晰而平稳,“比如,我们如何看待一些凭借未被市场充分理解的创新技术或商业模式,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垄断性优势,甚至重塑整个行业格局的现象?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否可能被提前掌握了‘信息钥匙’的人所影响甚至引导?”
他顿了顿,没有直接提及自己做空的案例,而是选择了一个未来几年会发生的、更具颠覆性的例子作为引子:“假设有一种技术,能让个人数据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和分配,挑战现有互联网巨头的根基。在它初期,传统市场理论可能无法准确估值,因为它在创造新的市场而非在原有市场内竞争。这时,资源配置的‘最优解’本身就在动态变化中。”
接着,他结合课程理论,层层递进,分析了信息成本、预期、博弈行为对市场均衡的动态影响。他的论述不仅逻辑严密,更带着一种超越课本的、对未来经济形态的洞察力。他引用的数据和推演的模型,让一些高年级学生都感到惊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大多数同学:起初是好奇,继而变成困惑和惊讶,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同窗。
·之前的“学霸”:脸色由自信转为愕然,然后有些不自然地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
·少数有悟性的学生:眼神亮起,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努力跟上王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