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看着她利落地捞起饺子,白瓷碗里盛着醋汁,酸香混着肉香往鼻子里钻。他突然觉得,自家媳妇这脑子转得比擀面杖还快,以前咋没发现呢?
正说着,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王婆的大嗓门隔着门板钻进来:“大郎家的!县太爷家的管家来了,说寿桃饼要加杏仁馅,还得刻上‘长命百岁’!”
潘金莲擦了擦手,冲武大郎眨眨眼:“听见没?加馅加字,又能多要五文钱一个了。”
她拉开门,脸上堆着笑,心里却在盘算:杏仁得去城南干货铺买,那边的杏仁新鲜;刻字的模子得让武大郎连夜刻,他手巧,上次给武松刻的木刀就挺像样;还有,得让管家先付一半定金,免得县太爷家赖账——她可没忘,上次给李秀才家做月饼,最后只给了半串铜钱,说“文人情谊抵钱”,气得她当场把剩下的月饼全分给了乞丐。
“管家里面请,”潘金莲侧身让开,眼角瞥见武大郎正往灶膛里添柴,火光把他的脸照得红扑扑的,像个刚出炉的小烤饼,“杏仁馅没问题,刻字也能办,就是得多费点功夫,价钱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价钱好说,”管家是个胖老头,手里的扇子摇得“哗啦”响,“县太爷说了,只要做得好,加钱不是问题。对了,还得在饼上刷层蜂蜜,小公子爱吃甜的。”
“没问题!”潘金莲笑得更欢了,“蜂蜜用的是咱阳谷县最好的枣花蜜,保证甜而不腻。不过这蜂蜜金贵,每个饼还得再加一文钱,您看……”
管家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你这小娘子,倒会做生意!行,就按你说的算,定金我先付一半,明天一早派人来取。”
送走管家,潘金莲转身就往案板上拍面粉,声音脆生生的:“大郎,刻模子去!找块梨木,软和好刻。我去泡杏仁,今晚得加班了!”
武大郎“哎”了一声,搬着工具箱就往院里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弹簧。月光从墙头爬进来,落在他背上,把影子拉得老长,像个被拉长的惊叹号。
潘金莲坐在小板凳上剥杏仁,指尖被杏仁壳硌出红印子,心里却亮堂得很。她想起刚穿来时,对着漏风的窗户掉眼泪,觉得这辈子算完了,嫁给这么个“三寸丁”,迟早得被西门庆那厮缠上。可现在呢?她会算账,会怼人,会把炊饼铺开得有声有色,连武松都对她改观了,西门庆?上次在街上撞见,他想搭话,她直接把一笼刚出炉的热饼塞他怀里,烫得他嗷嗷叫,从此见了她就绕着走。
“媳妇,模子刻好了!”武大郎举着块梨木板跑进来,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长命百岁”,旁边还歪着个小老虎,尾巴翘得老高,像在摇尾巴。
潘金莲凑过去看,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胳膊:“行啊大郎,这老虎刻得比你画的圈圈好看多了。”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挠着头傻笑:“我、我照着画谱刻的,要是不好看,我再改……”
“不用改,”潘金莲拿起模子往面团上按,清晰的纹路立刻印在面团上,像给小饼盖了个章,“这样才好,带着咱武记的记号,别人想学都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