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也站出来支持:“爵士,华夏城的铁矿能让我们的铁路提前三年贯通,他们的棉花能让我们的纺织厂不再依赖印度。这笔生意,我们赚了。”
威廉爵士看着窗外的悉尼港,那里停靠着几艘空了一半的货船,原本应该装满棉花和矿石的货舱,现在只堆着些没人要的羊毛。他想起伦敦的电报,想起国库账本上刺眼的赤字,终于叹了口气。
“让查理再去一趟华夏城。”他做出了决定,“边界可以定为两百里,但红河谷的铁矿开采,我们要派人监督,确保价格公道。通商口岸的关税不能太高,领事必须有权保护英国商人的安全。”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告诉天宇,只要他遵守协议,我可以承认华夏城的自治权。但如果他敢越界,或者耍花样……”
“我们会让他知道,大英帝国的舰队,不是摆设。”霍金斯恶狠狠地补充道。
查理带着新的授权,第四次来到华夏城。这次,他带来了殖民当局的正式公文,同意了华夏城提出的大部分条件,只在红河谷的监督权和关税税率上还有些分歧。
天宇没有斤斤计较。他同意让殖民当局派三名技术人员参与铁矿开采,但必须接受华夏城的管理;关税则定在百分之十五,比殖民当局要求的百分之十稍高,但比周边其他殖民地的税率低了不少。
“成交。”天宇在协议上签下名字,鲜红的印泥盖在“华夏城”三个字上,格外醒目。
查理也签下名字,他看着两份一模一样的协议,心里突然有种预感:这片土地的历史,或许会因为这份协议,翻开新的一页。
谈判的转机,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紧绷已久的局势。虽然双方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衡,隐藏在和平背后的较量还会继续,但至少此刻,枪声停了,商队动了,红树林里的白鹭,终于可以安心地在没有硝烟的天空下飞翔。
华夏城的校场上,士兵们依旧在训练,但脸上多了几分从容。他们知道,谈判的成功,不是因为退让,而是因为实力——正是因为他们在荒漠和丘陵中练出的硬功夫,才让殖民者不得不放下傲慢,坐在谈判桌前。
夕阳下,天宇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正在平整土地的百姓,他们要在这里建一个新的集市,准备迎接来自悉尼的商人。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只要华夏城的人团结一心,既敢于拿起武器保卫家园,也善于用智慧开辟生路,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协议签订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周边的部落,那些原本在华夏城和殖民军之间摇摆不定的首领们,纷纷派人送来贺礼,表示愿意听从华夏城的号令。天宇一一接待,告诉他们:“我们要的不是臣服,是团结。只有大家抱成团,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夜色渐深,华夏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撒在大地上的星星。议事堂里,天宇和王贵、牛皋还在研究协议的细节,确保每一条都能落到实处,既保护华夏城的利益,也给未来的合作留下空间。
“明天,就是新的开始了。”天宇合上协议,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窗外的风,带着远处稻田的清香,吹拂着这座充满希望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