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狄仁杰的等候与支持

夜色如墨,笼罩着巍峨的神都洛阳。万象神宫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已然结束,宫门的沉重声响在身后隔绝了一个世界。林薇,或者说,此刻更应称她为“安定郡王”薇月,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宫前广场上。夜风带着初冬的寒意,吹拂着她略显单薄的官袍,却吹不散心头的万千思绪。

与武则天的正面摊牌,血脉真相的残酷揭露,以及那关乎未来道路的生死抉择……这一切如同汹涌的潮水,在她脑海中反复冲撞。她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争,但为天下公。这不是一时冲动的豪言,而是深思熟虑后对自身信念的确认。然而,前路漫漫,荆棘密布,女皇那句“让朕看看,你能走到哪一步”既是许可,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将不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那些可能因她而汇聚的希望,为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而战。

脚步有些虚浮,并非因为恐惧,而是精神高度紧绷后的骤然松弛,以及承载了过于沉重未来的疲惫。她抬起头,望向广场尽头那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是神都的万家烟火,是她誓言要守护的景象。

就在此时,广场边缘,宫灯摇曳的光晕下,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他身着紫色官袍,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在光影交错间显得格外沉静,正是当朝宰辅,狄仁杰。

他显然已在此等候多时。

看到狄仁杰的瞬间,林薇的心头猛地一颤。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涌上心头,有面对知晓一切的长辈的些许无措,有担心让他失望的隐忧,更有一种在惊涛骇浪后见到可靠港湾的安心感。她停下脚步,隔着一段距离,与狄仁杰遥遥相望。

狄仁杰没有立刻上前,他只是静静地望着她,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这沉沉夜色,看进她纷乱的内心。他那双阅尽世情的眼中,没有惊讶,没有质问,只有一种了然于心的平静,以及一丝难以察觉的、深沉的关切。

最终,是林薇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了过去。在狄仁杰面前站定,她张了张嘴,却发现喉间干涩,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是该称呼“狄公”?还是……?身份的改变,让这简单的称谓都带上了一层复杂的意味。

狄仁杰却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殿下。”

这一声“殿下”,让林薇微微一怔。它承认了她刚刚在殿内获得的、那份无形却重若千钧的身份,也划下了一道清晰的界限。她看到狄仁杰微微躬身,竟是要向她行臣子之礼。

“狄公不可!”林薇几乎是下意识地伸手虚扶,语气急切,“无论我是谁,在您面前,我永远是那个需要您指点迷津的后辈。此礼,我万万受不起。”

狄仁杰的动作顿住了,他抬起头,看向林薇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他并未坚持行礼,而是顺势直起身,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缓缓道:“宫中之事,老夫已大致知晓。”

林薇并不意外。狄仁杰在朝中经营多年,耳目灵通,更何况是如此重大的变故。她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是。陛下……已当面言明一切。”

“那么,”狄仁杰的目光锐利了几分,语气却依旧平稳,“殿下的选择是?”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林薇迎上狄仁杰探究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她挺直了脊梁,尽管官袍下的身躯仍能感受到与女皇对峙时留下的无形压力,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清澈坚定。

“我告诉陛下,”她一字一句,清晰地重复着自己在万象神宫中的誓言,“我选择争。但我争的,非为一己私仇,非为李唐或武周之名位,而是为一个能实践我心中理念、造福天下苍生的位置。我争的,是‘天下为公’。”

话音落下,广场上陷入一片寂静。只有夜风吹过宫檐,发出细微的呜咽声。

狄仁杰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像。他的沉默让林薇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她不知道这位一直引导她、保护她的长者,会如何看待她这个堪称“大逆不道”的选择。是会觉得她狂妄无知,还是认为她终究被权力迷了眼?

时间一点点流逝,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狄仁杰动了。他并非开口说话,而是向后退了一步,紧接着,双手缓缓抬起,将那象征着宰辅尊严的玉笏捧于身前,然后,对着林薇,深深地、郑重地作了一揖。

这一揖,比方才那未完成的臣子之礼,更加庄重,更加沉凝。

林薇彻底愣住了,几乎忘了反应。

“狄公!您这是……”她再次想要阻止。

狄仁杰直起身,脸上肃穆的神情是林薇从未见过的。他那双总是蕴含着智慧与温和的眼睛,此刻闪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光芒。

“殿下,”狄仁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击在林薇的心上,“这一礼,非为您的血脉,非为您可能拥有的尊贵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