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一块“中国芯”的诞生

这就是那块成功的指令译码模块实验板。

“赵组长,您看!”

孙组长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指着板子上的几个测试点,“这里是指令输入,我们用那个脉冲发生器模拟打孔纸带的信号。”

“这边是输出,接了几个小灯泡。您下指令,我们演示!”

赵四点点头。

一个年轻研究员操作着简陋的脉冲信号发生器,输入一组代表“X轴正向移动”的二进制代码。

只见电路板上几个关键测试点的氖泡闪烁了一下,紧接着,输出端连接的两个小灯泡稳定地亮了起来。

“对了!这就是X轴使能和正向信号!”孙组长激动地解说。

接着,研究员又输入了“主轴启动”的代码。

输出端另外一组灯泡亮起。

赵四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步骤,询问了测试中的细节:

电源电压波动的影响、环境温度变化时电路的稳定性、连续工作后的元件温升情况。

孙组长一一作答,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做了尽可能多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测试,结果都令人满意。

“好!太好了!”

赵四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重重拍了拍孙组长的肩膀,“孙工,辛苦了!同志们辛苦了!这可是零的突破!”

他拿起那块沉甸甸的电路板,仔细端详着上面那些略显稚嫩却意义非凡的焊点和走线。

这不是最终的控制板,只是其中一个功能模块,但它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

证明了在国内现有的工艺水平下,依靠人的智慧和汗水,确实能够制造出具备一定复杂度的数字逻辑电路!

“这块板子,虽然线宽还有0.4毫米,比不上国外精良,焊点也不够完美,但它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是真正的‘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