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片关乎到八一厂的集体荣誉,一切内部斗争都要暂时放下。

坐在次席的陈俊也是频频点头,非常满意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

但身旁的张华有些犹豫,沉吟了一会,

“我觉得厂里现在的拍摄设备已经被淘汰了,需要重新换一批。”

话音刚落,众人一脸懵逼的看向张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像是在告诉他,你是不是说错话了,赶紧收回去!

见张华提出意见,陈俊解释道:

“张华同志,最好的器材是铁甲项目的苏式拍摄设备,是目前老大哥最先进的。”

八一厂是部队重点扶持的宣传单位,使用的拍摄设备是国内最好的。

见众人好像没有理解自己,张华直接坦白道:

“我的意思就是苏式器械已经在国际上被淘汰,需要换一批西方的拍摄设备。”

刘厂长皱了皱眉,想到对方还年轻,只能耐心地解释道:

“张华同志,厂里没有外汇,上面更不可能将宝贵的外汇用在给八一厂更新设备上。”

“那我们就自己挣外汇啊!”

张华不以为然,语气中充满自信。

1980年国内的外汇储备是负的,欠了一屁股债。

不等众人说话,张华继续解释起来:

“电影作为市场的消费品,好的作品能进行出海销售,进行国际运营。”

“过去我们八一厂的项目,都带有部队意识形态,让国外片商抵触。而《山楂树之恋》只是一部纯粹的爱情电影,完全可以推向海外,争取外汇更新拍摄设备。”

作为一个前世人,张华也没有藏着掖着。

八一厂不积极去推这个事,估计总局一时半会还搞不出这种大局战略。

听完张华的解释,会议室原本心里还有一丝轻视的人,瞬间渐渐放了下来。

民国就有电影出海的案例,只是国内现在的进出口权掌握在电影总局手上,也就是文化部。

刘厂长沉吟片刻,“那要怎么推向海外?”

八一厂和老大哥的一些国家是有文化交流,但把项目推向国际运营还真把他难住了。

这年轻人头脑灵活,还能提出这些想法。

刘厂长一把年纪也不怕丢人,直接请教起来。

陈俊和沈季渊作为资深导演,也是了解过国际电影市场的一些情况。

张华所说的内容,他们顿时意动起来。

毕竟能挣外汇换新设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创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