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三年来,我记下了他所有的商业习惯和弱点

决心一旦种下,便像一颗被投入沃土的种子,在黑暗中疯狂汲取养分,破土而出,长成坚韧的藤蔓。那个决定“不再坐以待毙”的夜晚过后,我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低眉顺目的保姆沈清弦。

擦拭,清扫,烹饪,应答。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毫厘,每一句回应都简洁到极致,脸上依旧是那片死水般的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

但内里,早已天翻地覆。

我的大脑,像一台沉睡多年、被强行激活的超级计算机,开始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不再是麻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有目的地调取、筛选、分析、整合。目标明确:找到陆砚深的弱点,找到那条可能存在的、通往自由的缝隙。

而我所拥有的,唯一可能称之为“武器”的东西,就是这三年里,我像个无声的影子,像个没有灵魂的录音机,被动记录下来的、关于他的一切。

无数个深夜,我站在书房角落,像个透明的摆设,看着他运筹帷幄,叱咤风云。

那些在旁人听来晦涩难懂的商业术语、错综复杂的股权结构、惊心动魄的收购案、暗藏机锋的谈判对话……对于曾经也是名校商科毕业、差点接手家族企业的我来说,并非天书。只是以往,我强迫自己关闭了所有理解和分析的通道,只留下最基本的听觉功能,像个尽职的存储器,将一切囫囵吞下,然后深深掩埋。

现在,我要将这些尘封的记忆,一一掘出,细细擦拭,审视其中可能存在的、连陆砚深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裂痕。

我开始在脑海里构建一个庞大的、无形的档案库。索引,就是陆砚深这个人本身。

第一个维度,是他的偏见与盲点。

我回忆起,他曾不止一次在审阅某个新兴科技行业的报告时,露出不耐烦的神色,甚至当着助理的面,将厚厚的文件随手扔在一边,语气轻蔑:“哗众取宠,概念炒作。真正的壁垒在传统行业,这些虚拟经济,根基太浅。” 这种对新兴事物的本能排斥和轻视,导致他错过了几次关键的早期投资机会,事后虽未造成巨大损失,却暴露了他思维中固守成规、依赖路径的一面。在面对“晨星科技”这类拥有颠覆性技术但模式新颖的公司时,这种偏见很可能让他低估其真正的价值和威胁,从而采取错误策略。

第二个维度,是他在压力下的决策模式。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砚深集团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股价连日暴跌。那几天,陆砚深几乎不眠不休,书房里的烟灰缸总是堆得满满的。我送咖啡进去时,能清晰地看到他眼角因为极度疲惫和焦虑而生的细密红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