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刚刚开始接触家族生意不久的我,曾参与过辅助工作。我记得,为了找到突破口,父亲和他最得力的助手们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分析各种可能性。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非常规的、甚至可以说是剑走偏锋的解决方案。
那个方案的核心思路,并非直接与对方在僵持的条款上硬碰硬,而是……
我的呼吸骤然一紧,擦拭的动作完全停了下来,指尖无意识地用力,几乎要抠进那本深蓝色期刊的书脊里。
我想起来了!
那个方案的关键,在于“绕道而行”!
是利用了对方国家另一条相对冷门、但更具强制力的商事仲裁条例,该条例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跨国投资保护。同时,方案还涉及找到一个在当地德高望重、且与对方家族有宿怨的中间人进行牵线施压,双管齐下,最终迫使对方回到了谈判桌,虽然未能完全挽回损失,但至少保住了公司的核心资产,避免了即时破产。
那个方案的思路,其内核——利用规则漏洞反制、寻找关键第三方破局——与眼下陆砚深面临的这个“曙光计划”的困境,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虽然具体国家、行业、条款细节完全不同,但那种“绝境中寻找规则缝隙”、“借助外部力量打破僵局”的核心逻辑,几乎如出一辙!
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心中的迷雾,也带来了更巨大的震惊和……恐慌。
怎么会这样?
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相似的商业陷阱和破局思路?
这仅仅是巧合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是说,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商场上,这种性质的博弈,其实是一种……某种意义上的“典型套路”?
我僵在梯子上,手中的软布无声滑落,掉在地毯上。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布满灰尘的空气里投下道道光柱,无数微尘在其中飞舞,就像我此刻混乱不堪的思绪。
我的心跳得飞快,血液加速流动,带来一种近乎晕眩的激动。这是一种久违的、属于曾经的我的激动——一种面对复杂难题时,大脑高速运转、试图抽丝剥茧找到解决方案的兴奋感。
但紧接着,这兴奋感就被更深的惶恐所取代。
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一个可能对陆砚深至关重要的破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