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岁次壬午,六月丙戌朔,皇帝谕祭于大明征虏,阵亡将士之灵曰:
呜呼!
建虏犯边,尔等执锐披坚,血战沙场。
今大明国威得振,然一万三千余忠魂,已化碧血永镇山河。
朕心甚痛,以至夜不能寐,临表涕零。
尔等之功,上昭日月,下安黎庶。非为朕一人社稷,实为护我华夏衣冠,免遭涂炭!
朕今誓于尔等灵前:尔父母妻儿,朝廷一力养之!尔等姓名,镌刻于金石之上!
文官过此下轿,武官经此下马,王公大臣一应与之!
后世之兵将,拜谒此碑,当思忠勇!
呜呼哀哉!浊酒一杯,聊表朕心。尔等英灵不远,敬请!
大明皇帝 朱由检 遣奠!
待长长的祭文念完,礼部官员再度出声道:“大明皇帝携文武百官,敬酒!倒!再拜!”
众人端起手中酒杯,举过额前以示敬意,然后缓缓倒在地上,再躬身而拜。
崇祯踱步上前,轻抚着一个无名陶罐,高呼道:“大明英烈们,朕带你们回家!”
“尔等且安心离去,父母妻儿朝廷会照顾,大明,会永记尔等功劳!”
正阳门外东南角,崇祯在那里划了块地,建成了大明英烈园,战死后将士都葬在那。
日日皆有官员祭扫,众人徒步行至此地,一众将士抱着陶罐,缓缓放入挖好的墓穴之中。
崇祯上前捧起一抔黄土,洒入正前方一个无名墓穴中,身后将士纷纷跟随而上。
众人步履缓慢,动作轻盈,生怕惊扰了英烈亡魂,百姓、将士都眼含热泪。
还有什么,比一个皇帝带头祭奠,战死沙场的将士,更让人感动的事吗?
直到将陶罐,盖成一个个小土堆后,大祭到这里才算完成,众人这才动身回程。
此时,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毛毛雨,仿佛轻声哭泣着,为这些英烈送行一般!
有些百姓得知自家孩子,战死沙场匆匆赶来祭奠,全程目睹了这感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