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定陵里,就有套全钢甲片做的扎甲,这是基于后世的知识,崇祯自然不能去挖。
也没有挖的必要,想要的话自己做不就行了,这才是崇祯此次来洛阳的原因。
什么敦促冬小麦种植,那只是在视察黄河水利时,顺道的事情而已。
在李若琏护送下,崇祯去了洛阳知府衙门,早在崇祯到衙门前,就已经派人通知了知府。
洛阳知府冯一俊,在衙门口的台阶下恭敬肃立,远远的见到崇祯奔来正欲行礼。
崇祯朝衙门内抬首示意道:“进去再说,这人来人往的。”
冯一俊若非崇祯的出现,已在十四年初便被李自成杀了,这一蝴蝶效应让其得以存活。
一行人进了衙门大堂,崇祯很自然的走向了上位,坐在了知府升堂的桌案后。
冯一俊跪地叩首道:“臣,冯一俊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未及时出城迎接,此乃死罪请陛下降罪。”
崇祯抬手道:“平身,朕是微服出巡,不知者不怪,自行找地方坐吧!”
“朕来此,是要你下发官府文书,招募全洛阳的铁匠与木匠,越多越好!”
冯一俊这人做事认真,并非那种盲从的官员,出声询问道:“陛下,此番来此所为何事?”
崇祯挑眉道:“朕,想在黄河边设立个,大型铁器锻造坊,官方开办的那种。”
冯一俊并未真去坐着,而是站在堂下皱眉拱手道:“陛下,招募匠人条件如何?”
崇祯考虑到工作强度不会低,综合考虑后道:“铁匠每人每月五两,技艺突出者十两。”
这种薪酬远超同行业标准,这就是为何手艺人,都想为皇家工作的原因。
并不是崇祯有钱乱使,而是几方面综合考虑过的,第一薪酬太低工匠容易磨阳工。
其次,工作强度太高容易跑路,逃籍在明朝是常有的事。
流民也就是逃籍的匠人、逃兵,与平常活不下去的百姓,才会形成大型的流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