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打了不到半年就匆匆结束了!
也不知,是否真的有祖龙庇佑,在传国玉玺现世前,战役并无结束的迹象。
此时尚在京师的崇祯,并不知晓松山方面的战事结束了,他还正打算继续调兵增援。
辽东将门这一战,并未出现战死的大将,可以说损失并不算太大。
他们多数家将、亲卫等,基本都完整的保全了下来,战死的只是朝廷的兵马。
不过唯一还算庆幸的是,由于没有崇祯的插手微操,洪承畴并未被俘投降。
总兵王延臣、杨国柱也未战死,不过相应的祖大乐、祖泽远,辽东一系的将领也未阵亡。
崇祯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明着动他们肯定是不行的,不然放开关禁更难受。
别说什么直接派人上门砍了,辽东那地方就是铁板一块,如今朝廷想动辽东压根不可能。
好在,有祖大寿这个侯爷在辽东,多少还是会顾及朝廷一点。
毕竟,真要被建奴打下辽东,第一批死的永远是有爵位的,这个爵位是赏赐也是利剑。
次日起了个大早的洪承畴,见建奴并未如往常那般,点卯过后就来攻城。
直到斥候回来禀报,说建奴大营已经人去楼空,洪承畴这才反应过来建奴这是跑了。
想到,陛下送来的大赦天下的诏书,想到此处匆匆跑回营房。
找到大赦天下的诏书,仔细端详起来。没错!就是端详。
文字都是礼部常用行书风格,但这后面的印章样式,有些许陌生并非常用的楷体印章。
这种鸟篆体文字,在汉朝之后就不再流行,也退出了主流文字使用体系。
洪承畴不认识并不奇怪,不是专门研究过这种文字的,很少有人能认识这几个字。
在洪承畴想来,肯定不可能是一份诏书,就能让建奴匆匆撤军的。
定然是京师出了何事,迫使建奴不得不撤军,难道是陛下又派曹变蛟,袭扰建奴后方去了?
至于建奴为何会提前知晓,洪承畴一点都不奇怪,双方都在对面京师安排了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