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完壮行酒后,众人在皇上的注视下,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齐齐跨上战马。
这支年轻的军队已经初步,塑造出了真正的军魂,百姓不再害怕而是拥戴。
战马上的将士,都骄傲的轻昂着下巴,此处的种种表现,无不展示着这支军队的强大。
他们有骄傲的资格,月余前两千人将漠南蒙古,搅了个天翻地覆。
抢了漠南七千余匹战马,还出使联络了漠北,回程之时自身仅损失五百余人。
当然,他们的骄傲并不是针对百姓,而是对于自身实力的肯定。
这支军队从心理上认为,天下没有任何军队,同等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在打赢他们。
这也是崇祯不遗余力,供给这支部队想要的结果,以往的明军算上卫所兵。
足有几百万人,但这些人再多也没用,崇祯要走的是精兵、强兵路线。
卫所兵每次一开战,看到蒙古人或鞑子八旗兵,跑得比兔子还快不少。
但人腿哪能跑得过马腿,最终都是鞑子骑兵追上来,然后被一通砍杀还拖累了整体。
古代有句话叫兵败如山倒,打仗比的就是看谁能扛,只要扛住崩溃得慢些。
先扛不住的一方只要,开始溃败那就如山呼海啸般,根本就不是所谓的督战队能挡住的。
可以说崇祯打造的这支军队,兵虽少但对上同时期的鞑子,少说能砍翻对面五千人。
这种战力就很恐怖了,同时期的鞑子只需要几千人,便能追着明军别的部队几万人跑。
唯一能拿出来一战的,只有辽东的关宁铁骑,但这支军队都有个致命弱点。
他们更倾向于军阀属性,辽东将门铁板一块,崇祯想调动还得看将领的脸色。
当然还有支白杆兵,秦良玉也是听调听宣,但白杆兵还要镇压土司叛乱不能轻动。
这才是崇祯迫切想要训练,一两支敢战且无敌的军队,这才是最深层次的考量。
大军出德胜门上了官道,开始渐渐加速速度,众人纷纷扬起马鞭轻抽在马屁股上。
经过一整天的换马行军,也才堪堪跑出一百六十余里,离宣府还有两百余里距离。
众人默默的下马休息,喂了战马一些精料和淡盐水,赵烈心疼的轻抚着照夜玉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