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着手立法

崇祯摇头叹道:“两京十三省,连十五万两商税都收不到,匀到每个省一万两都不到。”

“列位臣工,可有考虑过两个月前,朕下令查抄的晋商为何敢,肆无忌惮的走私卖国?”

林欲楫躬身道:“陛下,商人无义方才如此,臣认为要加强礼制宣传。”

崇祯摇头否定道:“非也,豪商无国乃禽兽,他们思想里为何会无国?”

“皆因商人,无需为大明做贡献,他们与蛀虫毫无区别,吃着大明的饭、砸着大明的锅。”

内阁几人陷入了思考,至少目前内阁五人,并无与商人勾连之人。

刘宇亮躬身拱手道:“陛下,收商税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有与民争利之嫌,万望明鉴!”

看看,刘宇亮便是如此,干大事而惜小身,但又并未见小利而忘命,他就是如此矛盾。

杨嗣昌起身反驳道:“首辅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请首辅大人不吝赐教!”

刘宇亮客气抱拳道:“次辅大人客气了,你我皆为陛下肱骨,有何事只管道来便是。”

杨嗣昌朝崇祯拱手后,转身询问刘宇亮道:“首辅大人,敢问神宗时期,京师米价多少?”

对此刘宇亮还真不懂,他是从礼部侍郎,直接被提拔到首辅的,问问礼制他还可能懂。

刘宇亮一时语塞,杨嗣昌也不为难他,侃侃而谈道:“神宗时期,每石粮食仅五钱银子。”

“在神宗时期商税多达,一百六十余万两,反观本朝仅九万两,为何粮价不降反增?”

“到了本朝之后,京师粮价每石一两七钱,抛开一切外在原因,粮食上涨与商税有关吗?”

崇祯都不得不佩服杨嗣昌了,这家伙是真能辩啊,他都未曾考虑如何辩与民争利。

杨嗣昌话说完,朝崇祯拱手道:“陛下,臣的话讲完了,请陛下明鉴!”

程国祥也起身道:“陛下,臣赞同次辅助大人之说,就算收商税物价上涨也有限。”

崇祯虚弱的点头道:“杨爱卿、程爱卿说得对,若是商人想将税收,转嫁到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