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众将领的困惑后,崇祯再次拿出两面旗帜。
一处插在了‘青山关’,一处插在了燕山山脉南端,郎房的‘大岭后山’。
随后崇祯解释道:“现如今已近隆冬,朕命人做了坚壁清野,鞑子抢不到粮食。”
“鞑子这时定会急切的,想要进攻高阳,不仅没有攻下还损失一部人马。”
“转头进攻河间府又损失一部人马,要是你们是撤退保存实力,还是继续死磕济南府?”
经过崇祯的解释后,众人才明白,如今他们是一支,深入长城以内的部队。
由于没有补给只能靠抢,在没有抢到的情况下,不想冒险就只能回转脱离战斗。
大岭后山、青山关两处,再杀出两路人马,配合关宁铁骑,足够鞑子喝一壶的了。
祖大寿在看到崇祯拿着,两面小旗放在这两处地方后,已然明白。
随即目光越来越明亮,忍不住暗叹一声“妙啊”。
祖大寿心想:“咱们皇帝陛下,也没怎么出过深宫。”
“他是如何对敌人动向、心理,刻画得这么清晰的,如果是天赋,那真的太可怕了!”
当然崇祯可不清楚,祖大寿在心里正蛐蛐他呢。
见众将大概都懂了,便问道:“诸位将军认为,朕这样的安排,哪里还有错漏吗?”
按理来说,满承勋是没有资格,参加此次军事会议的。
但崇祯特批,允许他参与进来,就想考校一下此子。
此时满承勋,站出来问道:“陛下,如您所安排,鞑子被迫退出长城。”
“但是,长城被他们攻破了两处,是否会有走另一出口的可能?”
崇祯笑道:“你也有一定军事天赋,但是,在身后有追兵的情况下。”
“你会选择,绕道更远的地方出去吗?显然只会走更近的路。”
“更何况,他们是借道漠南蒙古,虽然!漠南蒙古臣服于鞑子。”
“但,谁又知道这份臣服里,有没有其他心思呢?”
听陛下提到漠南蒙古,满承勋接过话道:“陛下,末将,就是漠南蒙古之人。”
“末将,很清楚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朝廷对蒙古,向来都是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