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慈母暗查探根底

自庙会归来后,团哥儿明显有些变化。她常常对着那幅《春溪泛舟图》出神,抚摸着画卷上“李承恩”三个落款小字,唇角会不自觉地微微扬起。练字时,也会下意识地模仿那日所见李承恩笔迹的筋骨。偶尔还会向母亲问起,借住寺庙苦读的清贫学子,生活是否十分清苦。

女儿这般情状,明兰如何能不明白?她深知少女情怀,最是纯粹动人。那李承恩,乍看之下,品貌才学似乎都还不错,尤其是那份临事不慌、敢于担当的品格,颇为难得,倒也符合女儿之前所说的“有担当”的标准。

然而,婚姻大事,岂能仅凭一面之缘、一时好感便下定论?家世贫寒尚在其次,关键是此人的真实品性、家庭背景、求学经历,是否都如表面所见那般清白端正?其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或瑕疵?

明兰绝不会让女儿冒任何风险。她决定,必须彻底查清这个李承恩的底细。

她并未声张,甚至没有立刻告诉顾廷烨。一是怕丈夫反应过度,直接否决;二是想先自己掌握确凿情况,再做决断。

她先是唤来了心腹管家婆子廖妈妈。廖妈妈是自她在盛家时就跟着的老人,为人稳重,心思缜密,极擅打探消息。

“妈妈,你悄悄去打听一个人。”明兰屏退左右,低声吩咐,“邻县来的一个书生,名叫李承恩,如今借住在城外清泉寺或是其他寺庙中苦读。我要知道他祖籍何处,家中还有何人,父母从事何业,品性如何,有无婚约在身,在老家风评怎样,因何来到宥阳,平日与何人交往,学业程度如何……越详细越好。切记,要暗中进行,万万不可惊动他本人,也不要让外人察觉是我们在打听。”

廖妈妈是何等精明之人,见夫人如此郑重吩咐,心下便知此事关系重大,连忙肃容应下:“夫人放心,老奴省得,必定办得妥妥当当,不留痕迹。”

接下来的日子,廖妈妈便动用了各种关系网。她并未直接去清泉寺,而是通过宥阳几家与邻县有生意往来的商铺,辗转打听;又让自家小子去学子们常去的茶馆、书肆,装作无意地闲聊探听;甚至还派人特意去了邻县李承恩的老家暗中查访。

明兰则在府中,一如往常地处理家务,教导女儿,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只是偶尔,她会似不经意地问起团哥儿对那日庙会上书画的看法,引导女儿说出更多关于李承恩其人的印象。

数日后,廖妈妈回来了,带回了一叠厚厚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