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驱离!”王浩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夜晚是最危险的!必须要有火!浓烟能驱赶大部分畏火的野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瘴气!老周头讲‘夜魈’畏火如惧阳神!”
阿宁听着王浩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布置,看着他手中石板上那些结合了老周头故事精髓与现代逻辑推演的笔记,心中翻腾的恐惧和茫然渐渐被一种新的力量取代——那是知识带来的底气!
“明白了!”阿宁的眼神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听你的!”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
不再急于赶路,而是如同最老练的猎手(或者说,最谨慎的猎物),开始了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密林中真正的“跋涉”。
**观势:**
他们不再直插密林深处,而是沿着那条浑浊溪流的下游方向(利用水流走向判断大致的西方),谨慎前行。遇到溪流转弯或分岔,王浩会爬上巨大的树根或寻找相对高起的土坡,努力透过树冠缝隙,确认远方那道灰黑色山梁的方位,并用炭条在石板的简易地图上做标记。遇到大片深绿色、散发着甜腻气息的低洼沼泽区,他们果断绕行,哪怕要多走数倍的路程,也绝不踏足那看似平静、实则可能吞噬一切的腐骨泥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察地形:**
王浩仔细观察着地面的植被分布和土壤状况。避开那些蕨类植物异常高大、苔藓厚得能陷脚的湿软区域。专挑有裸露岩石、巨大板状树根或者相对干燥硬实的林间小径(很可能是某些大型生物踩踏出来的兽道,但也比未知的沼泽安全)。每走一段距离,王浩都会用炭条在显眼的、不易被风雨侵蚀的巨大树干或岩石上,刻下一个极其隐蔽、只有他们两人能看懂的箭头标记——这是老周头故事里某个擅长追踪的“猎妖师”常用的法子。
**遇兽:**
他们行进的速度大大放缓,但警觉性提到了最高。阿宁负责前方警戒,木矛始终处于待发状态,依靠琉璃碎片那沉静的搏动和自身对危险的直觉,感知着周围的动静。王浩则负责断后,一边行进,一边用枯枝和腐叶小心地掩盖两人留下的脚印和碰断的枝叶痕迹。遇到可能有危险生物巢穴的区域(如堆积着新鲜骸骨、或者弥漫着强烈腥臊气味的灌木丛),他们立刻屏息绕行,绝不惊扰。
当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被密林彻底吞噬,浓重的、带着甜腻气息的灰绿色雾气如同活物般从地面、从沼泽、从腐朽的树干深处弥漫开来时,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相对理想的过夜点——一处背靠巨大陡峭岩壁、地面相对干燥开阔的小小石台。岩壁上方有突出的岩石,可以遮挡可能的风雨,前方视野相对开阔(能看到溪流方向),地面是坚固的岩石,不易被从地下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