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怕被查,藏带子。”他的声音沙哑而平静,每一个字都像从岁月深处凿出来,“那时候谁敢播?谁敢放?一盘磁带能毁掉一家人的饭碗。”
镜头缓缓推近,他拿起那卷带子,轻轻拂去表面浮灰:“十年前,我教人录,怕不会——不是技术不行,是人心不敢亮出来。可现在呢?”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仿佛穿透屏幕盯进每个人心里。
“我现在才明白,最怕的不是没人录,是录了也没人在乎。”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那些原本打算将苏霓定性为“情绪煽动者”的领导们,此刻全都沉默了。
他们看着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转发量以分钟为单位翻倍增长。
更令人震撼的是,评论区开始自发涌现出无数普通人上传的“家庭录音”“旧日记扫描件”“工龄证明复印件”……一场自下而上的记忆复苏正在席卷全国。
而视频最后浮现的那一行手写字——
“光不会灭,只要还有人敢按下录制键。”
像一把火,点燃了整个舆论场。
与此同时,省委大楼十七层的小会客厅内,调研组长终于叫住了准备离开的苏霓。
窗外阳光斜照,楼下广场上,一群年轻人举着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这扇窗户,无声地直播着。
有人举着纸牌:“我们听到了。”也有人穿着当年厂服,胸前别着褪色工牌。
“这些人,”调研组长望着窗外,语气复杂,“为什么都在替你站岗?”
苏霓没急着回答。
她只是走近窗边,凝视着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有的紧张,有的激动,还有的眼里含着泪。
她忽然笑了,眉眼清冽如风过林梢。
“因为他们不是在看我。”她说,声音轻却有力,“是在确认自己还能不能被看见。”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深潭,久久回荡在房间里。
调研组长转身盯着她,眼神几经变幻,最终低声道:“如果让你牵头这个项目,你第一步做什么?”
空气骤然凝滞。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这是权力递来的橄榄枝,也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跃升之机。
只要她点头,便能顺势执掌全局,名正言顺地成为这场变革的掌舵人。
可苏霓只是微微侧头,目光沉静如水。
她没有回答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您还记得刚才那段录音里的女人叫什么名字吗?”
走廊灯光昏黄,映在她脸上一半明、一半暗。
那句“陈丽,编号03721”卡在所有人喉间,无人应答。
她轻轻将帆布包背好,转身离去,脚步坚定却不急促。
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如同某种倒计时。
她没有接住那只伸来的手。
因为在她心里,真正的开始,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