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轻轻颔首,她的眼神睿智而冷静:“这些场主中,可有可用之才?我们推行盐铁官营,需要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来协助管理,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臣正要禀报,”魏小六目光炯炯,“铁匠出身的欧大锤,不仅精通冶铁之术,对铁矿的运营和管理有着深入的了解,更难得的是为人正直,在民间颇有口碑。去年寒冬,他主动降价三成向贫民出售铁器,在民间声望很高,深受百姓的爱戴。这样的人,正是我们推行盐铁官营所需要的人才。”
小主,
楚宴与苏晚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认可和欣慰。楚宴微微点头:“那就依你所言,好好考察此人,若确实可用,可委以重任。”
次日,诏书下达:任命欧大锤为昭国首任盐铁使,秩比二千石。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个出身平凡的盐铁使,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欧大锤接旨时,正在铁匠铺里打造农具。他放下铁锤,那铁锤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此刻静静地躺在铁砧旁。他粗糙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那围裙上满是油污和铁屑,他郑重地接过诏书,双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坚定的光芒。这个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每一道皱纹都像是他人生经历的刻痕,但他的眼神却依然清澈坚定,仿佛藏着无尽的勇气和决心。
上任第一天,欧大锤没有直接去官署,而是带着几个助手走访各个盐场铁矿。他深知,要管理好盐铁事务,必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基层的声音。在东海岸最大的盐场,他看到工人们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晒盐,那简陋的工具和低效的工艺让他皱起了眉头。效率低下不说,盐质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盐的品质和产量。一个老盐工满脸无奈地告诉他:“不是我们不想改进,是王老板舍不得投入新设备,我们只能这样辛苦地劳作,却得不到好的收益。”
在北部铁矿,矿工们还在用简陋的镐头开采,那镐头在坚硬的矿石上艰难地敲打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事故频发,矿工们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一个失去右臂的老矿工,眼中含着泪花,声音哽咽地抹着泪说:“要是早用上官府新研制的支护技术,我这条胳膊也不会……我的家也不会因此陷入困境。”欧大锤听着这些话语,心中五味杂陈,他默默记下这一切,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
当晚,欧大锤就在油灯下开始制定改革方案。那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容,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中的笔在纸上不停地书写着,仿佛在描绘一幅盐铁发展的宏伟蓝图。他首先在盐场推行“分级晒盐法”,根据海水浓度划分晒盐区,大大提高了出盐率。又引进苏晚提供的风力扬水车,解决了盐场供水问题,那风力扬水车在风中缓缓转动,为盐场带来了新的生机。最让盐工们称道的是,他规定每产出百斤盐,工人们可以分得五斤,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盐场中掀起了一股劳动热潮。
在铁矿方面,欧大锤更是大刀阔斧。他组织工匠改进了高炉,采用水排鼓风,使铁产量翻了一番,那高炉中的火焰熊熊燃烧,仿佛是为昭国的繁荣而燃烧。又设立安全司,专门负责矿井安全,伤亡事故大幅减少,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他们的家属也不再为亲人的安危而担忧。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日,欧大锤正在巡视新开的官营铁器铺,那铁器铺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铁器,散发着金属的光泽。突然冲进来几个蒙面人,他们身形矫健,眼神凶狠,为首之人挥刀便砍,口中喊道:“欧大锤!你断人财路,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