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深夜。
龙虎山后山临时搭建的GCMC前沿监测站内,气氛凝重而专注。
“司博士,有情况!”尼尔紧盯着面前的多块屏幕,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峡谷方向的异常引力场读数正在稳步攀升,模式确认,具有明确的暗物质场(DMF)特性。”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组负责生理信号监测的技术员报告:“目标修士群体,脑电波活动出现剧烈且异常的同步波动。模式……前所未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央的主屏幕。左侧是代表DMF强度的引力波频谱图,右侧是数名自愿参与实验的修士的实时脑电波叠加图。
令人震惊的是,这两种波形的起伏、峰值,竟然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相关性。
“不是简单的耦合,更像是有目的的……共鸣?”尼尔分析道。
AI玄女冷静的合成音在指挥中心内响起:“初步分析完成。检测到两种波动:外部引力波与内部脑电波。两者均含有高度复杂的信息编码特征。正在进行深度模式匹配……”
全息投影上,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无数古老的符号与现代数学模型飞速碰撞、比对。
“匹配成功。外部DMF引力波中部分信息编码特征,与数据库中的 《周易参同契》符号系统 相似度达71.3%。该符号系统可视为一种描述暗物质场基础相互作用规律的……古老编程语言。”
“更关键发现,”玄女继续道,“虽然所有修士都感应到了同一股DMF潮汐,但他们每个人大脑反馈出的‘解码’波形均不相同。
这表明,他们各自传承的修炼法门,实质上是不同的 ‘意识算法’ ,用以引导自身意识,以特定频率与DMF共振,从而‘解读’并尝试‘调用’这股力量。”
司星墟走到主屏幕前,看着那交织的波形,脑海中所有的线索瞬间贯通,一个清晰而震撼的模型构建了出来:
这种“灵气”,根本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气体或能量,它就是宇宙本身的基础背景之一——暗物质场(DMF)。
他转向团队,语气斩钉截铁,下达了结论,也指明了方向:
“分析结果很明确了。当这种特定的暗物质场(DMF)引力波出现时,体内拥有特殊神经结构——我们称之为‘灵根’ 的修士,其意识(一种高度有序的量子过程)能率先与之产生量子纠缠效应。”
“随后,他们通过世代传承的冥想、心法(即特定的‘意识算法’),引导自身意识去主动与DMF共振。每个人修炼的法门不同,相当于运行不同的‘谐振程序’,因此产生的脑波和感受到的‘灵气’特性也略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在对同一背景场进行交互。”
“所以,修真,其科学本质,就是个别天赋异禀的生命体,通过特定方式,感知并尝试操控构成宇宙质量绝大部分的暗物质的能力!”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
“灵气” = 弥漫宇宙的暗物质场(Dark Matter Field, DMF)。
“灵根” = 个体大脑中某种能与DMF产生量子纠缠的特殊结构。
“修炼” = 通过冥想、阵法等手段,运行特定“意识算法”,强化自身意识对局部DMF的干涉和操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