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国际媒体关注:中国小主播的黑科技

第二天一早,风启实验室的门被“砰”地撞开。

小陈抱着一摞报纸冲进来,怀里还揣着个布袋子,装着几支带露水的竹笋:“秦小姐!李工!”

他把报纸往桌上一摊,喘得胸口起伏:“李大爷托人送了筐竹笋来,说楠竹架测成了,给咱们当菜吃!”

“还有——您火到国外了!”

最上面的《纽约时报》头版角落,印着秦翡蹲在模拟舱旁的照片——她手里捏着旧量角器,盯着膜面,标题写着:“中国民间主播的‘竹架黑科技’:100元成本破解沙漠灌溉难题”。

小陈又翻出《泰晤士报》,指着科技版:“您看这个!整版都是集水器拆解图,标着‘楠竹架(20元,青川乡十年生楠竹)’‘疏水膜(50元,医用级材质)’!”

“配文还说‘效率碾压国际团队!中国设备每小时出水3升,国外同类产品售价3000美元’!”

“还有这个!”小陈点开手机里的《科学》杂志电子版,声音更响了,“他们专门提了李大爷的楠竹,说‘天然材料与现代技术结合,降低干旱地区灌溉门槛’!”

他转向李工,笑着说:“李工,国外都夸您选的竹好!”

李工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点着拆解图笑:“这画得还挺像!俺就说李大爷的楠竹结实,十年老竹纤维密,比铁架轻,还不怕锈。”

“上次收废品的来,说铁架用三年就锈,楠竹用五年都没问题。”

他摸了摸桌上的竹笋,语气软下来:“这笋是李大爷家后山的,去年俺还帮他挖过,煮腊肉最香。”

小陈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几张打印纸:“还有国外网友的邮件!这个非洲网友‘沙漠守护者’,发了他们村的照片。”

“地里的玉米都蔫了,孩子们提着破水桶去几里外挑水,问能不能先寄两台样机救庄稼。”

这时,林晚的连麦突然弹进来,她举着手机绕了圈,镜头里是国外社交平台的评论区:“秦翡!欧洲公益组织‘绿色大地’联系我了!”

“他们说索马里有个种植点,下个月就要进入旱季,需要50台样机,愿意承担运费,问能不能加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