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监控与耐心的布局,终于迎来了收网的时刻。然而,网中之鱼并非任人宰割之辈,垂死挣扎往往最为激烈。与此同时,来自规则层面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成为了一种另类的淬炼。
回声伏法:刘强的“雷霆行动” 对“回声数据分析”公司的监视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外勤人员捕捉到其一名核心成员与兰德尔的某位助手在一次隐秘的咖啡馆会面,并成功采集到清晰的影像证据。同时,网络监控确认了该公司就是多个“节奏密令”攻击的源头。
时机成熟,陈默下达了收网指令。
在一个凌晨,多方力量协同行动:当地警方以“涉嫌商业间谍和网络攻击”为由,突击搜查了“回声”办公室;与此同时,刘强团队远程切入其服务器,进行全程司法见证下的数据镜像和固定。
行动迅速而干净利落。虽然“回声”公司的负责人在搜查前似乎收到风声,销毁了部分核心设备,但警方依然在现场查获了多台装有特殊声卡和信号接收装置的电脑,以及部分未及时销毁的操作日志。服务器数据中也发现了与多次攻击事件相关的指令记录和远控工具。
“老师”势力伸出的又一只触手被斩断。虽然仍未触及核心,但这次行动获取的实物证据和数据,对于理解对手的攻击模式和后续司法追责具有重要意义。
合规淬炼:接口层的“意外收获” “合规接口层”的开发与部署过程痛苦不堪,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迫使“智伞”的技术体系进行了一次被动的“标准化淬炼”。
为了满足那苛刻的审计日志要求,团队不得不对“神经鞘”的整个决策流程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细化梳理和模块化重构,使得系统内部逻辑变得更加清晰、可追溯。
为了生成符合标准的数据报文,他们开发了高效的数据序列化和压缩算法,反而提升了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效率。
甚至那套繁琐的加密传输要求,也逼着他们淘汰了一些陈旧的加密库,全面升级到了更安全的国密和国际标准算法。
当接口层最终通过模拟认证测试时,方哲意外地发现,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但“神经鞘”系统本身的健壮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竟然因这场痛苦的“合规改造”而得到了全面提升。镣铐固然沉重,但在挣扎中,肌肉也变得越发强健。
资本暗流:星海的“二次试探” “回声”公司的覆灭和“智伞”在合规方面的进展,似乎刺激了星海方面。他们再次向林薇提出新的“合作建议”:希望由星海出面,利用其强大的政府关系,帮助“智伞”游说监管机构,争取在合规认证中获得某些“豁免”或“简化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