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金庸笔下的规则怪谈

可如今兜兜转转,明教又是幸亏有大宋朝廷的扶持,才恢复了当年的盛况,甚至整个明教的实力还更上一层楼。

其实苏云岫的话已经是保守了,她只说了正式入教的教众,却没有说如今蒙古内乱,各路宗王征伐不休,导致民不聊生。

于是乎,明教趁机,靠着大宋朝廷给予的大量金银,以昆仑山为中心,到处救助四方民众,传播明教“弥勒救世”的教义。

可以说,虽然没有正式入教,但如今蒙古、西域乃至雪域高原,信仰明王的人已经比信仰佛教的人都还要多了。

听着苏云岫的描述以及潘晴儿的补充,鹿清笃分析道:“如此,加上我全真教在蒙古境内的发展,能够形成战力的教众加起来,也不下十万之数了。”

“是啊,到时候里应外合,大宋自南向北出兵,咱们明教和你那全真门人自蒙古内部举事,何愁大事不成?”

潘晴儿兴奋的附和着,显得格外兴奋,“那么鹿郎,大宋准备什么时候出兵,要知自徽钦二宗‘北狩’,黄河以北大半宋土沦为异族统治。

而燕云之地,更是自石敬瑭将其割让给契丹后,距今已有近三百余年,这三百余年间,北地汉民被异族统治欺凌,无一日不盼着重归华夏,大家可是都等急了啊。”

鹿清笃在蒙古待了五年,自然知道在北方汉民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可以说除了生活在忽必烈治下的汉民还能勉强过活之外,其余的汉民根本活的连人都算不上。

“快了,快了,如今大宋兵强马壮,朝廷上下和睦,朝居清明,朝中百官都主张北上进兵,在收复失地的同时,收复燕云十六州,竟太祖皇帝未竟之功。

现在只是对于让何人领兵尚有争议,毕竟大宋自来重文轻武,想要找到一个足矣统帅三军的人,实在是不容易。”

其实鹿清笃心里有一个人选,那就是他的师兄,当年的蒙古西征军右军元帅,郭靖郭大侠。

要知道,郭靖长在蒙古,又曾经率领蒙古大军西征,助成吉思汗灭掉了花剌子模国,自然是不缺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验,而且十分了解蒙古的军制和战术特点。

同时,咱们这位郭大侠助守襄阳多年,对于宋军的战斗方法,军政军制也完全不陌生。

小主,

可以说是即是知己又是知彼,知己知彼,自然能够百战百胜。

只不过,因为金庸老爷子的大意志的影响,这个世界的江湖豪侠,不论有天大的本事,也都没有几个会选择入朝为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