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书院日常

天还未亮透,凤鸣书院的晨钟便穿透薄雾,在山谷间荡开。陈天宇已策马行至书院山门前,他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门房,提着书箧快步往里走。此刻的书院已有了几分生气,不少学子和他一样,从城中各处赶来,捧着书卷在回廊的石凳上诵读,为即将开始的早课做着准备。

路过演武场,正撞见轩辕凤与陈紫瞳比试剑法,晨光透过剑影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亮斑。“陈兄来得早!” 轩辕凤收剑笑道,剑穗上的明珠在朝阳下泛着光,“要不要来比划几招?”

“不了,怕误了早课,还望二皇子见谅。” 陈天宇拱手道别,脚步未停 —— 他深知这书院的时辰金贵,卯时的经学课若迟到,需在大成殿前罚跪抄《论语》百遍,慕容砚前几日便因睡过头受了罚,此刻见了他,仍愤愤地别过脸。

“就是就是,就知道比剑,可不要害天宇哥哥被罚。”轩辕灵曦一见到陈天宇,蹦蹦跳跳地跟在他的身后,还不忘数落自己的皇兄。

轩辕凤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地笑着,他虽贵为皇子,但在这书院的夫子眼中也是一视同仁,犯了错也一样要挨罚,于是赶紧收起架势,和陈紫瞳一起赶去课堂。

早课过后,辰时的阳光斜斜切过经学馆的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白发老夫子捧着卷泛黄的《春秋》,枯瘦的手指在 “郑伯克段于鄢” 的字句上轻叩,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诸位可知,左丘明着《春秋》,为何偏以‘克’字述郑伯之事?”

满堂学子皆垂首沉思,连最爱走神的慕容砚都蹙起了眉。陈天宇指尖捻着书角,目光落在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的注疏上,心中已有了答案。

“陈天宇。” 老夫子忽然抬眼,目光如炬,“你来说说,这‘微言大义’究竟藏着几分深意?”

陈天宇起身时,青布襕衫的衣摆扫过案几,带起一阵淡淡的墨香。他略一拱手,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学生以为,夫子所问,重在‘褒贬’二字。郑伯纵容共叔段,看似仁厚,实则包藏祸心,待其叛乱再行剿灭,既除心腹之患,又得‘讨逆’之名。左丘明以‘克’字记之,便是暗斥其伪善,此乃‘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老夫子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抚着胡须追问:“那你可知,后世诸儒对此节有何阐发?”

这一问便有些刁难了。《春秋》三传注疏繁杂,寻常学子能背熟原文已属不易,哪能通晓历代批注?

陈天宇却从容不迫,信手拈来:“晋代杜预曾言‘克者,能也。凡战争得胜者曰克’,点出郑伯蓄意为之;宋代胡安国更直指‘郑伯之处心积虑,可谓深矣’,皆承左氏之旨,鞭挞其以权谋私。”

他话音刚落,老夫子已抚掌赞叹:“好!连胡康侯的《春秋传》都能信手拈来,可见你私下下了苦功!”

坐在不远处的二皇子轩辕凤,一直含笑听着,此刻也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明显的赞同。他轻轻晃了晃手中的折扇,低声对身旁的侍从说:“这位陈家子嗣,见解独到,言之有物,的确是个人才。”

窗边几个对陈天宇颇有好感的女学生,更是激动得脸颊微红。礼部侍郎家的苏婉儿,偷偷用帕子掩着嘴,眼底满是倾慕,还悄悄拉了拉旁边同伴的衣袖,示意她快看陈天宇。另一位女学生则在书页上飞快地写着什么,凑近一看,竟是 “陈天宇” 三个字。

就在此时,后排忽然传来一声冷笑,清冽如冰棱坠地。

“陈同学所言虽巧,却失之迂腐。” 轩辕宸不知何时已放下书卷,墨色襕衫衬得他面色愈发冷峻,“春秋乱世,礼崩乐坏,诸侯相攻如犬彘相争。郑伯若不先下手,必为共叔段所噬。所谓‘微言大义’,不过是腐儒事后空谈 —— 唯有强权方能定乾坤,空谈礼法,只会沦为刀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