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现实线-科技传承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地底三百米深处,某种微弱的电磁信号正缓缓脉动,频率与程楠穿越时感知到的震颤极为相似。

奠基仪式当天,来了不少人。

媒体架起了长枪短炮,政府代表、投资人、科技界人士都到场了。但真正让程楠在意的,是坐在前排的那个身影。

李伟穿着一件旧夹克,头发有些乱,脸上却挂着笑。

“你真要把自己搭进去啊?”他低声问。

“我只是想给后来人留条路。”程楠回答。

演讲环节开始前,程楠特意走到李伟身边,请他作为“市民代表”发言。

“我一个普通上班族,说什么?”李伟摇头。

“说说你为什么支持我。”程楠看着他,“说说你觉得科技应该是什么样子。”

李伟愣了一下,最终还是站上了讲台。

“我没读过多少书。”他说,“也不懂什么高深的科技。但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带我去看过一次流星雨。那时候他跟我说,宇宙很大,人类很小,但我们不能因为小就不抬头看。”

他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孩子们。

“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儿子也能看到那样的夜晚,而不是生活在恐惧和黑暗里。”

掌声响起。

程楠走上讲台时,天边正好泛起鱼肚白。晨光洒在他的脸上,照出一道深深的疲惫,也映出一丝坚定。

“今天,我们种下一颗种子。”他说,“它不会马上发芽,也不会立刻开花结果。但它会生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传递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望向远方。

“科技从来不是冰冷的代码和机器,它是文明的记忆,是我们面对未知时最有力的语言。”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建这所学校?”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举起手中的名单。

“这份名单上,有几十个名字。他们有的是我的战友,有的是我认识的人,有的甚至只是我在战场上见过一面的普通人。”

“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一件事——如果我们不传承,就会被遗忘。”

“所以,我们要教下一代怎么造桥、修路、发电,也要教他们怎么思考、质疑、创新。”

“最重要的是——教他们记住,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