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与职场策略 —— 少说话能减少犯错的概率,还能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在倾听的过程中,你能悄然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同事对工作的真实态度、领导对项目的期待与顾虑、合作方的需求与底线…… 这些信息就像拼图的碎片,收集得越多,你对整个职场局势的判断就越清晰。
当别人还在为表达自己而滔滔不绝时,你已经通过倾听掌握了更多 “隐藏信息”,等到真正需要发言的时候,就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让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有分量。
这种 “先听后说” 的智慧,远比 “抢先说话” 更能赢得认可。
“言多必有失”,这句老话在在职场上屡屡得到印证。
一个人的观点、立场、能力,甚至是性格弱点,都可能在不经意的言谈中被别人看穿。
比如,在讨论工作方案时,若不经思考就急于发表看法,很容易暴露自己对业务的不熟悉;
在评价他人时,若口无遮拦地表达偏见,会让人看出你的狭隘与主观;
甚至在日常闲聊中,一句随意的抱怨,都可能让人察觉到你的消极与浮躁。
这些 “暴露” 或许短期内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长期下来,会逐渐影响他人对你的信任,让你在关键时刻失去支持。
想要成为他人不敢轻易招惹的人,就要学会 “少言多听”:在会议上,先听别人的发言,梳理清楚逻辑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与同事沟通时,多问几句 “你怎么看”“你觉得哪里需要调整”,而不是急于输出自己的想法。
还要做到 “先思考再表达”:每说一句话前,先在心里过一遍 —— 这句话是否必要?
是否准确?会不会引起误解?会不会暴露不该暴露的信息?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表达,才能既传递有效信息,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