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站在祖辈的皱纹与我的年轮之间
手机屏幕里,黄河正漫过我的鞋尖
而我不敢放大画面 —— 怕一触碰
那些沉淀在浪底的故事,会突然漫过眼眶
让我在海风中,说不出一句
比 “母亲” 更重的词语
最后,我只拍下它与海相拥的模样
照片里,黄河的黄,海的蓝
还有我模糊的影子,被同一阵风
轻轻,轻轻托着
像三枚不愿轻易落地的,时光的贝壳
看着眼前人人举着手机自拍的场景,我不禁感慨起来:“如今人人有手机都自拍,比起九零年之前强多了!”
我想起小时候听长辈说过,九零年之前,人们出来游玩想要拍照,只能找景区里的照相馆。
那时候没有数码相机,用的都是胶卷相机,拍完后还要等照相馆冲洗照片,再根据游客留下的家庭地址,通过邮局把照片寄回家。
往往一场旅行结束一两个月,才能收到那些带着期待的照片,要是遇到地址写错或者邮寄延误,甚至可能再也收不到。
而现在,只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拍照,按下快门就能看到照片,还能立刻分享给家人朋友,这份便捷与即时性,是当年难以想象的。
我站在巨石旁,望着不远处黄河水与海水交汇的朦胧景象,心中满是感慨:“这就是我看到的美丽的黄河入海口,你们看到了吗?”
我不是生在长在黄河边的人,在来这里之前,对黄河的了解大多来自课本和电视 —— 知道它是中国的母亲河,知道它孕育了华夏文明,知道它有着 “九曲黄河万里沙” 的壮阔,可这些都只是抽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