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想起一事,便转头问诡谷仔:“张晨适才所使那一剑叫什么名号?我从未见过你施展过,也未曾听闻有过这般剑法。”

荀子以为那是诡谷仔传于张晨的秘技,可这些年来,此招从未有人在外显露。

闻言,诡谷仔面上现出几分窘态,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荀子见状,眉间微皱,心中暗想,或许是诡谷仔不愿告知。

于是,荀子语气中带了几分责备:“诡谷老儿,这一剑可是让我儒家失去了一位出色的。”

“难道你连招式的名字都不愿相告?”

诡谷仔一脸无奈。

荀子不知晓的是,这不是诡谷仔有意隐瞒,而是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张晨习练的是何等剑术。

当日于诡谷之时,他虽在一旁观摩张晨练剑,但身为师父,他亦要顾及颜面,故一直不好意思开口询问。

不仅如此,在见识到这剑法的精妙后,他还私下揣摩过。

而且,张晨对他、盖聂以及卫庄所说的话,不过是“在练习拔剑”而已。

因此,他确实不知情。

随后,诡谷仔坦白道:“我真的不知道。”

荀子将信将疑,追问:“何解‘我不知道’?”

“莫非这张晨的剑法不是你传授的?”

岂料,诡谷仔竟有些羞愧地点头承认:“那一剑的确不是我所授。”

荀子听后大吃一惊!

“什么?”

“那一剑真的不是你教的?”

荀子难以置信。

毕竟,那剑法的威力,身为大宗师境界的荀子再清楚不过。

剑势之凌厉,甫一出手便气势磅礴。

尽管不知此剑法出自何处,荀子深信,此招绝非凡品。

荀子原以为这是诡谷纵横剑之一,却没想到随口一问,诡谷仔竟然当真了!

诡谷仔的话令荀子疑惑不已:难道张晨竟能自行领悟出这般剑术?

荀子的目光转向张晨。

此时,刚刚应付完儒家的热情,张晨连忙对众人说道:“诸位师兄,实在是抱歉!”

“若是有其他疑问,下次定当详细解答。”

“时候不早了,我要去藏书阁读书了!”

话音刚落,张晨便匆匆告辞,快步穿过人群,往藏书阁奔去。

他担心多待片刻,儒家便会阻拦他。

藏书阁典籍众多,他无暇一一作答,唯有加快阅读儒家经典,方能启迪超凡悟性。

张晨离开后,儒家逐渐恢复平静。

有人留于演武场习练,有人准备返回书房授课。

众人聚谈时,常提及张晨之名。

待人群散去,李斯才从震惊中清醒。

他颓然坐于演武台,看着断裂的佩剑,目光呆滞,面色惨白。

他无法相信,张晨实力竟如此骇人,强至他毫无招架之力,甚至在张晨出手瞬间,他连拔剑的力量都丧失殆尽,仅感威压,便斗志全无。

本欲挽回些许颜面,却彻底丢尽脸面。

李斯尚未理清思绪,一名儒家上前宣告:“李斯,先生已下令逐你出小圣贤庄,从此你非儒家。”

此言令李斯陷入绝望,得知消息后,他如天崩地裂。

他万万料不到会有此结局,不仅失了面子,更被逐出师门。

不甘、悔恨、怨愤交织于心,终化为平静。

李斯沉默未语,只静静起身,整理行囊。

全程他未过多争执,也无人替他求情。

待行李收拾完毕,他即刻离开小圣贤庄。

这一幕,诡谷仔与荀子同时目睹。

见状,诡谷仔点头叹道:“李斯此人,果然不凡。”

“明知有错,却一字不辩。”